首页

首页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华精神下的医者仁心
发布时间:2018-12-06 浏览量:3562 次 来源:



Hi云南 2018/12/05 00:51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华精神下的医者仁心05’58’’

打开搜狐新闻APP,观看更流畅

人们常用“白衣天使”来称呼医生,不仅仅是对他们医术的评价,更是对他们救死扶伤高尚职业道德的肯定。长期以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工作者们每天奔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生命战场上,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医者仁心”崇高理念。


郭光琼是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的一名医生,10多年来,她曾三次参加援外医疗工作,用真心真情与精湛的技术赢得了受援国的肯定与民众的赞誉。


郭光琼的第一次援外在乌干达,那里缺医少药,设备简陋,她每天穿梭于多个手术室之间,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让她每天的皮肤上,衣服上,都披上一身盐霜。艰苦的条件并没有让郭光琼退缩,反而更坚定了她援外的信念。之后她又踏上了多米尼克、乌干达两次援外之路,不仅为受援国带去医疗援助,还把来自于中国的亲诚惠容用自己的方式传递出去。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麻醉科主任医师 郭光琼:这个是我们在一个足球场进行义诊,那天有700多人去,在一个足球场上,那么多人在那等着你看病,但是我们的国旗永远都是飘着,去到哪,我们的国旗都会插到哪。


第一次援外时郭光琼的女儿尚且年幼,丈夫摔伤了腿,父亲检查出肺癌并进行了肺癌手术。在至亲生命中重要时刻的缺席也曾让郭光琼遗憾自责过,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她继续前行。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麻醉科主任医师 郭光琼:我的父亲也就是因为在我的这三次援外当中,他生病到最后彻底的离开,我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虽然很遗憾,但是真的每次援外他都会给我很大的鼓励。最后一次去的时候,我知道他可能熬不到我回来,他还是鼓励我说,你还是去吧,他就觉得做了医生就没有选择,你必须要去救治病人。如果有机会,我真的还是会选择再次出去,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没有那么伟大,但是我就是一名麻醉医生,我去了可能他们有更多的病人能够得到救治。就只是这么一个愿望。


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莫一我正向学生们展示混合现实技术在肝胆外科上的具体运用。莫一我是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专家组成员,国家二级教授。2004年他曾获首届中国医师行业最高奖项“中国医师奖”,2005年获首届全国医德标兵称号,2008、2010年先后获“云南省劳动模范”、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从医50年,莫一我对技术精益求精,他曾在省内率先攻克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手术技术难关;成功开展离体肝脏肿瘤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以及脾窝异位辅助肝移植手术,填补了西南地区该科学领域的空白。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专家组成员 国家二级教授 莫一我主任:病人个体差异很大,医学知识日新月异,所以我们医生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要有良好的医术,再加上良好的医德,你才能够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除了过硬的技术,莫一我教授良好的医德,更为人们所称道。


患者 骆科应:他经常过来查房经常来关心我们,所以我们给常感谢他,他对我们非常关心,我们非常的感谢他。他非常关心我们病人的,医术也是非常可以的。


2001年,莫一我90岁高龄的母亲与1岁的外孙女身患重疾,为顾全大局,他坚持十多个小时的手术并完成术后处理后,才来到亲人面前。担任科主任期间,在他的倡导下,每个周末医生们都会来到科室自愿加班,风雨无阻。如今他已73岁,但手术有任何疑难险情,他都随叫随到,面对病人酬谢的礼品他都婉言谢绝。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专家组成员 国家二级教授 莫一我主任:不管是病人身份如何,他到了医院以后只有一个名字就是病人,于是我们都要一视同仁、全心全力照顾他关怀他。所以这是我觉得做医生第一点要医德要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有良好的医术、再加上良好的医德,你才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对年轻一代的医生们莫一我教授毫不保留的传帮带,希望能把自己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分享给他们,把源自于昆华精神的良好医德传承下去。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专家组成员 国家二级教授 莫一我主任:一旦你踏进医院这道门,做一名白衣战士,作为一名医生,我就希望我们年轻同事一定要遵循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有良好的医风医德,第二个要有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学习的精神,特别是要有治学精神,第三就是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医疗行业都是面对急难险重,我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战争,医生都要首当其冲的,所以一旦有急难险重情况我们医生都是义无反顾要去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