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 (记者 彭锡)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家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然而也经常遇见各种各样的小毛病,便秘就是其中之一。3月28日是“中国便秘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当天举行的义诊活动中,该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李娅琳表示,受便秘困扰者往往因为难言之隐选择“自己治疗”,比如用泻药。“这其实是一种不正确的方法,很多人便秘都是轻度的,应先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还解决不了,可以选择来消化科咨询就诊。”
李娅琳介绍,便秘的典型症状就是排便次数过少,如果一周内排便不超过三次,同时排便时由于粪便过于干硬,造成排便费力、排出不尽等排便困难的问题,那就是遭遇了便秘。“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很多成年人遭受慢性便秘的困扰,患病率为4-6%,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人,20%左右的人都有便秘迹象。”
据了解,便秘和肛门直肠疾病关系密切,慢性便秘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等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甚至可导致死亡。长期严重的便秘还能对患者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容易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等心理疾患。
她表示,便秘的常见原因是随着人慢慢变老,人体各项机能也在的衰老。尤其当上了年纪以后,体内直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无法及时发出排便信号,这就会导致肛门与直肠在排便时运动不协调,造成便秘的现象。“此外,现代人的日常活动量太少也是原因之一。”
对于便秘的患者,李娅琳认为,首先应该是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日常饮食中,蔬菜水果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多喝些白开水,并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另外,还得适当提高每日的活动量。“比如每天应喝八杯水,也就是约2000毫升的水,让粪便更容易排出。而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纤维素能提高粪便的含水量 ,通过增加粪便的容积来改善便秘症状。此外,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坐式排便时,可在脚下放置小板凳,垫高小腿更容易排出大便。”
如果还不能改善便秘,李娅琳表示,患者这个时候就需要到消化科进行咨询就诊。“一般来说,最好不要自行选择服用泻药,因为有些泻药长期使用会引起结肠黑变,甚至是结肠癌,也会减少排便反射引起迟缓性便秘,导致更大的问题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