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我们日常生活中总会由于多种原因感觉到各种疼痛,如头痛、肩痛、腰酸、背痛等等。很多人认为慢性疼痛没什么大不了,只要能“扛过去”就行。但其实,疼痛对人体的威胁远远超过人们的预计,而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在2021年世界镇痛日和中国镇痛周到来之际,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宁杰来剖析下你身上的那些“痛点”。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疼痛科 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四全天
“疼痛”是人们生活中体验最早、感受最多的感觉,有人说像针刺、像刀割、像火烧……那么,各种各样的疼痛到底属于哪一级疼痛呢?

另外还可以简单的以是否影响生活和睡眠来区分疼痛的程度:
现代医学已将疼痛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在临床上,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疼痛时间不超过一个疾病的自然病程。比如:带状疱疹为病毒感染,一般自然病程为1个月。1个月以内的疱疹性疼痛就是急性疼痛。而骨折愈合需要3个月,所以骨折患者3个月以内的疼痛都属于急性疼痛。通常疾病好了,急性疼痛也就缓解了。慢性疼痛:疼痛时间超过一个疾病的自然病程,或者疼痛反复发作,就是慢性疼痛。因此,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而非伴随症状,需要到疼痛科接受专业的治疗。
肌肉软组织疼痛:最常见,100个慢性疼痛病人中有90个属于或伴随软组织疼痛。骨骼关节疼痛:随着年龄增加,关节退行性病变发病率增高,成为慢性疼痛中的常见原因。神经来源疼痛:比如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火烧火燎般的带状疱疹神经痛等。心因性疼痛:心理因素引起的疼痛,比如纤维肌痛综合征等。癌痛:发生在肿瘤病人身上的一切疼痛。需要大量使用镇痛药来止痛,让病人舒适的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
人的一生都会接受疼痛,我国至少有1亿人口正在经受慢性疼痛的折磨。很多人只是把疼痛看作是一种症状,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 大多数慢性疼痛都是长期且反复发作的,可能休息一两天或吃点止痛药就没那么疼了,有的人于是就认为身体无大碍,哪怕复发了也会认为只是短期情况。 下意识忍耐疼痛还与吃苦耐劳、男子汉等传统观念有一定关系。因此很多人认为一点疼痛都忍不了显得太脆弱,尤其是男性患者。很多老年人习惯性地认为,人老了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毛病,疼痛很正常,治了也没用,因此不会主动就医,长期生活在病痛之中。
疼痛是身体出现问题后发出的警示信号,是一种自我保护手段,应该引起重视,以免发展为严重的健康问题。偶然出现一过性的短暂疼痛可以不用管它,但是,当出现以下3种情况就需要警惕和就医了。例如,睡觉起来感觉颈椎痛,一天过去了,第二天第三天都还在疼,这就应该去就诊了。又如,颈椎不舒服,以前是酸胀的感觉,现在变成针刺的感觉,甚至还是火烧火燎的感觉,这就是疼痛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同样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最后,再提醒大家一下,其他科室治疗效果不佳且病史超过一个月的慢性疼痛疾病,建议一定要到疼痛科进行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