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5月18日电(记者 字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日前借助3D打印技术,为一名肝脏尾状叶巨大血管瘤患者成功实施3D打印引导的精准切除手术,该血管瘤重达1公斤。目前患者身体恢复良好,将于近期出院。
今年57岁的高宝珍(化名)6个月前因上腹不适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患有肝血管瘤。“长期以来肚子一直胀痛,吃了药也不起作用,到医院检查才知道肝脏上长了很大的肿瘤。”高宝珍说。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孙志为介绍,高宝珍肝脏血管瘤位于肝脏尾状叶,约15x12cm大小,与第一肝门、下腔静脉紧密连接,这个位置的巨大肿瘤很罕见。
“肝脏尾状叶布满了各类大血管,实施手术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教授莫一我说,因为手术风险高,肝脏尾状叶以往是肝脏手术的禁区,有血海之称,以前遇到肝脏尾状叶肿瘤,基本就放弃手术了。
高宝珍的病情在恶化,因为血管瘤太大,并且在持续生长,压迫肝脏组织,并发症日益明显。“必须实施手术。”孙志为说,“科室团队经过慎重研究,利用3D打印技术1:1将患者肿瘤模型打印出来,明确肿瘤位置,反复模拟之后,于5月10日实施手术,历时3.5个小时,终于为高女士精准切除了血管瘤。”
“3D打印最大的好处是为手术提供导航,可以更精确地看到病灶,术前评估更充分、科学,增加手术安全性。”莫一我说,3D打印首先需要收集患者CT、核磁共振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结构优化,接着打印模型,最后去支撑,在术前进行模拟切除,规避重要的血管、胆管,最大限度降低出血量、保障肝脏功能。
据了解,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自2016年就开始搭建了3D打印引导精准手术技术平台,连续三年来被云南省科技厅列为科技惠民项目,截至今年4月,已有近170名患者免费享受了该项技术,每位患者平均节省手术费用约8000元。
孙志为提醒,肝脏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如果血管瘤持续长大,会压迫、破坏毗邻的肝脏组织及相关结构,因此一般超过10厘米就应切除,如果血管瘤靠近重要的血管、胆管,可考虑尽早切除。